實現(xiàn)干部能上能下,,難點在于“能下”
《人民論壇》
原標題:實現(xiàn)干部能上能下,,難點在于“能下”
2015年7月,,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(fā)《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(guī)定(試行)》(以下簡稱《規(guī)定》),,領導干部“能上能下”機制的構建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。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,,僅僅關注“能下”是不夠全面的,,必須把“能上能下”通道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,,才能有的放矢,形成“能上能下”的選人用人機制,。
領導干部“上去易,,下來難”
1962年鄧小平同志在《執(zhí)政黨的干部問題》一文中曾提及,“多少年來,,我們對干部就是包下來,,能上不能下,現(xiàn)在看來,,副作用很大”,。長期以來得不到有效解決的干部“能上能下”問題,其重點和難點在于解決“能下”的問題,。造成領導干部“上去易,,下來難”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。
第一,,社會輿論對領導干部“下來”存在刻板印象和思維定勢。當前的社會認識,、領導干部個人和家庭很多都把職位的提升作為衡量事業(yè)成敗的標準,。中國幾千年的傳統(tǒng)文化,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,,這種不健康的政治生態(tài)至今仍然深深扎根在社會的文化土壤中,。宦海浮沉,、仕途升降歷來就是衡量人生價值的重要標尺,,以官位、權力為價值取向的扭曲價值觀念長期存在,。這也是許多本屬干部人事的正常調(diào)整也難以推行的一個重要原因,。
第二,讓領導干部“下來”還缺乏科學完善的制度機制,。2013年12月由中共中央重新修訂并頒布的《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》,,就明確列舉了干部不得列為考察對象的六種情形。但“唯票,、唯分,、唯GDP、唯年齡”的選人用人現(xiàn)象依然存在,,一些年富力強的干部還是被壓在“玻璃天花板”之下,,或者是把“一張椅子”坐穿,而有些已經(jīng)坐上領導位置的干部則有“理所當然”的感受,,即使不適應該崗位,,只要不犯大錯,,則相安無事,毫無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,。
第三,,組織人事部門讓干部“下來”尚缺乏“狠心”。通過對組織人事調(diào)整的相關現(xiàn)象進行研究,,美國管理學家勞倫斯·彼得得出的結論被稱為“彼得原理”,,其核心觀點認為:在層級組織里,每個人都會晉升到自己不能勝任的層級,,而且每個崗位最終也是由不能勝任之人占據(jù),。要突破“彼得原理”現(xiàn)象怪圈,難點是“能下”,,這取決于對那些懶官庸吏的調(diào)整與對待,。而各級組織人事部門、紀檢監(jiān)察部門好人主義思想也使干部“上去容易下來難”,。好人主義就是變相的“為官不為”,,名義上是保護干部,實際上縱容了“在其位不謀其政”的懶官庸官,。因此,,相關部門必須要有擔當精神。
第四,,“下來”干部后顧之憂的問題尚待解決,。被調(diào)整下來的領導干部很多會存在抵觸、抱怨等消極情緒,,無論被安排在什么級別的崗位上,,都會影響到正常工作的開展和干部隊伍的聚合力,部分 “下來”干部還存在養(yǎng)家糊口等生計上的憂慮,。這就導致可能“下來”干部總想著做表面文章,,掩飾自身無法勝任該崗位的事實。對于許多不適宜擔任現(xiàn)職的干部,,畢竟沒有在大是大非上站錯立場,,倘若不加以具體分析,武斷地一“下”了之,,只會使這些干部群體產(chǎn)生對“能上能下”制度的抵觸心理,。
構建領導干部“能上能下”機制,解除“下來”干部后顧之憂
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這一“傳家寶”貫穿始終,。切實把思想政治工作這一“傳家寶”貫穿到領導干部能上能下領域中去,。首先,要同落后狹隘的官本位思想作斗爭,,強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,。不要把干部提拔稱之為“重用”,,只要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(yè)做貢獻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,,崗位工作就沒有重不重要之分,,而是適不適合領導崗位、適合哪一個領導崗位的問題,。有了這顆“公仆心”,,領導干部也就有了“能下”的思想基礎。其次,,要同以權謀私的思想作斗爭,,確立“權為民所賦,權為民所用”的馬克思主義權力觀,。繼續(xù)重拳打擊領導干部的“隱形福利”“潛規(guī)則”,,形成人人“遵章守紀”的良好政治生態(tài)。有了“系民”之心,,領導干部也就有了“能下”的情感基礎,。再次,要充分尊重干部群眾的知情權,,要把“上來”和“下去”的具體原因讓民眾知情,,避免不必要的猜疑,不要讓“雙面人”得到同情,。有了“親民”之心,領導干部也就有了“能下”的群眾基礎,。
二要創(chuàng)新領導干部任用機制和監(jiān)督機制,。創(chuàng)新干部任用方法,干部任用要“上”“下”同一管道,,不要像“直線式”的通道只能向前走而不能迂回,,一人不動全線卡死,而要像“環(huán)形管道”可出入暢通,、上下聯(lián)動,,在根本上暢通“進出管道”。創(chuàng)新干部任用制度,,要實行崗位責任目標公開化,。一是嚴格執(zhí)行干部任期制。按照《黨政領導干部職務任期暫行規(guī)定》,,根據(jù)不同崗位,、職位,結合工作實際合理設置的一個任期年限,,期滿即行考核,,對任期內(nèi)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科學評估,,該上的上,該留的留,,該下的下,;嚴格執(zhí)行崗位任職年齡限期,解決非得混到退休才下來的問題,。二是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,。要把每一個干部任期的責任目標按照不同崗位、職位進行科學定量或定性,,向社會公開,,既作為期滿考核的標準,又方便群眾監(jiān)督,。三是探索試行特殊崗位聘任制,。有些崗位職位可以探索采用聘任制的辦法,另行建立一套完整的任期考核辦法,,作為續(xù)聘或解聘的依據(jù),。四是堅決貫徹落實問責制。根據(jù)《中國共產(chǎn)黨問責條例》,,細化問責細則,,特別是對不勝任現(xiàn)職的干部如何調(diào)整,要制定具體的切實可行的實施辦法,,落實責任主體,,決不姑息,決不手軟,。
創(chuàng)新干部監(jiān)督機制,,黨的各級組織要嚴肅黨內(nèi)政治生活,尊重黨員群眾的話語權,;把握好網(wǎng)絡輿論監(jiān)督特點,,發(fā)揮輿論監(jiān)督的作用;嚴格執(zhí)行巡視巡查制度,,讓巡視巡查常態(tài)化,,黨的各級組織包括紀檢、監(jiān)察,、審計等部門要通過專項檢查,、日常考核,、民主評議和開通投訴熱線等模式,,對領導干部進行動態(tài)管理和監(jiān)督,通過暗訪、曝光,、問責,、查處等多種監(jiān)督形式,對干部實施立體監(jiān)督,,識別出誰該上誰該下,。
三要解除“下來”干部的后顧之憂。被調(diào)整下來的干部會擔心組織對他們的冷落,、擔心永無出頭之日,,產(chǎn)生消極情緒,這就需要有相應的制度作保障,,對被調(diào)整的不同性質原因區(qū)別對待,,積極開展對“下來”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輔導,讓他們對自己的未來“心中有數(shù)”,;要解決他們的尊重之憂,,要對被調(diào)整的干部有客觀公正的評價,功過是非要有結論,,不要一“下”了之,,任憑干部群眾隨意議論,令人心寒,;要解決他們的自我實現(xiàn)之憂,,要為調(diào)整下來的干部提供合理平臺,讓“下來”的干部能人盡其用,,不論是降職換崗,,還是臨時性工作,甚至是再就業(yè),,力求做到人崗相適,;要解決他們的物質之憂,要有配套的社會保障措施,,為下來干部的生計問題、家庭困難等提供合情合理的救助,。
領導干部“能上能下”機制的構建不可能一蹴而就,,這需要一個過程,需要在繼承黨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基礎上,,扎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,,凈化黨內(nèi)政治生態(tài),整合黨的法規(guī)制度資源,,探索新時期管黨治黨新規(guī)律,,推動領導干部“能上能下”這種雙向激勵機制的建設。
(作者為中共梅州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主任、高級講師)
【參考文獻】
①吳順賢:《干部能出能下制度的現(xiàn)實困境及原因分析》,,《領導科學》,,2011年第10期。
②鄒慶國,、王戈弋:《破解“難下”困境: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常態(tài)化的關鍵節(jié)點》,,《學習論壇》,2016年第12期,。
2015年7月,,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(fā)《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(guī)定(試行)》(以下簡稱《規(guī)定》),,領導干部“能上能下”機制的構建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。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,,僅僅關注“能下”是不夠全面的,,必須把“能上能下”通道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,,才能有的放矢,形成“能上能下”的選人用人機制,。
領導干部“上去易,,下來難”
1962年鄧小平同志在《執(zhí)政黨的干部問題》一文中曾提及,“多少年來,,我們對干部就是包下來,,能上不能下,現(xiàn)在看來,,副作用很大”,。長期以來得不到有效解決的干部“能上能下”問題,其重點和難點在于解決“能下”的問題,。造成領導干部“上去易,,下來難”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。
第一,,社會輿論對領導干部“下來”存在刻板印象和思維定勢。當前的社會認識,、領導干部個人和家庭很多都把職位的提升作為衡量事業(yè)成敗的標準,。中國幾千年的傳統(tǒng)文化,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,,這種不健康的政治生態(tài)至今仍然深深扎根在社會的文化土壤中,。宦海浮沉,、仕途升降歷來就是衡量人生價值的重要標尺,,以官位、權力為價值取向的扭曲價值觀念長期存在,。這也是許多本屬干部人事的正常調(diào)整也難以推行的一個重要原因,。
第二,讓領導干部“下來”還缺乏科學完善的制度機制,。2013年12月由中共中央重新修訂并頒布的《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》,,就明確列舉了干部不得列為考察對象的六種情形。但“唯票,、唯分,、唯GDP、唯年齡”的選人用人現(xiàn)象依然存在,,一些年富力強的干部還是被壓在“玻璃天花板”之下,,或者是把“一張椅子”坐穿,而有些已經(jīng)坐上領導位置的干部則有“理所當然”的感受,,即使不適應該崗位,,只要不犯大錯,,則相安無事,毫無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,。
第三,,組織人事部門讓干部“下來”尚缺乏“狠心”。通過對組織人事調(diào)整的相關現(xiàn)象進行研究,,美國管理學家勞倫斯·彼得得出的結論被稱為“彼得原理”,,其核心觀點認為:在層級組織里,每個人都會晉升到自己不能勝任的層級,,而且每個崗位最終也是由不能勝任之人占據(jù),。要突破“彼得原理”現(xiàn)象怪圈,難點是“能下”,,這取決于對那些懶官庸吏的調(diào)整與對待,。而各級組織人事部門、紀檢監(jiān)察部門好人主義思想也使干部“上去容易下來難”,。好人主義就是變相的“為官不為”,,名義上是保護干部,實際上縱容了“在其位不謀其政”的懶官庸官,。因此,,相關部門必須要有擔當精神。
第四,,“下來”干部后顧之憂的問題尚待解決,。被調(diào)整下來的領導干部很多會存在抵觸、抱怨等消極情緒,,無論被安排在什么級別的崗位上,,都會影響到正常工作的開展和干部隊伍的聚合力,部分 “下來”干部還存在養(yǎng)家糊口等生計上的憂慮,。這就導致可能“下來”干部總想著做表面文章,,掩飾自身無法勝任該崗位的事實。對于許多不適宜擔任現(xiàn)職的干部,,畢竟沒有在大是大非上站錯立場,,倘若不加以具體分析,武斷地一“下”了之,,只會使這些干部群體產(chǎn)生對“能上能下”制度的抵觸心理,。
構建領導干部“能上能下”機制,解除“下來”干部后顧之憂
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這一“傳家寶”貫穿始終,。切實把思想政治工作這一“傳家寶”貫穿到領導干部能上能下領域中去,。首先,要同落后狹隘的官本位思想作斗爭,,強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,。不要把干部提拔稱之為“重用”,,只要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(yè)做貢獻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,,崗位工作就沒有重不重要之分,,而是適不適合領導崗位、適合哪一個領導崗位的問題,。有了這顆“公仆心”,,領導干部也就有了“能下”的思想基礎。其次,,要同以權謀私的思想作斗爭,,確立“權為民所賦,權為民所用”的馬克思主義權力觀,。繼續(xù)重拳打擊領導干部的“隱形福利”“潛規(guī)則”,,形成人人“遵章守紀”的良好政治生態(tài)。有了“系民”之心,,領導干部也就有了“能下”的情感基礎,。再次,要充分尊重干部群眾的知情權,,要把“上來”和“下去”的具體原因讓民眾知情,,避免不必要的猜疑,不要讓“雙面人”得到同情,。有了“親民”之心,領導干部也就有了“能下”的群眾基礎,。
二要創(chuàng)新領導干部任用機制和監(jiān)督機制,。創(chuàng)新干部任用方法,干部任用要“上”“下”同一管道,,不要像“直線式”的通道只能向前走而不能迂回,,一人不動全線卡死,而要像“環(huán)形管道”可出入暢通,、上下聯(lián)動,,在根本上暢通“進出管道”。創(chuàng)新干部任用制度,,要實行崗位責任目標公開化,。一是嚴格執(zhí)行干部任期制。按照《黨政領導干部職務任期暫行規(guī)定》,,根據(jù)不同崗位,、職位,結合工作實際合理設置的一個任期年限,,期滿即行考核,,對任期內(nèi)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科學評估,,該上的上,該留的留,,該下的下,;嚴格執(zhí)行崗位任職年齡限期,解決非得混到退休才下來的問題,。二是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,。要把每一個干部任期的責任目標按照不同崗位、職位進行科學定量或定性,,向社會公開,,既作為期滿考核的標準,又方便群眾監(jiān)督,。三是探索試行特殊崗位聘任制,。有些崗位職位可以探索采用聘任制的辦法,另行建立一套完整的任期考核辦法,,作為續(xù)聘或解聘的依據(jù),。四是堅決貫徹落實問責制。根據(jù)《中國共產(chǎn)黨問責條例》,,細化問責細則,,特別是對不勝任現(xiàn)職的干部如何調(diào)整,要制定具體的切實可行的實施辦法,,落實責任主體,,決不姑息,決不手軟,。
創(chuàng)新干部監(jiān)督機制,,黨的各級組織要嚴肅黨內(nèi)政治生活,尊重黨員群眾的話語權,;把握好網(wǎng)絡輿論監(jiān)督特點,,發(fā)揮輿論監(jiān)督的作用;嚴格執(zhí)行巡視巡查制度,,讓巡視巡查常態(tài)化,,黨的各級組織包括紀檢、監(jiān)察,、審計等部門要通過專項檢查,、日常考核,、民主評議和開通投訴熱線等模式,,對領導干部進行動態(tài)管理和監(jiān)督,通過暗訪、曝光,、問責,、查處等多種監(jiān)督形式,對干部實施立體監(jiān)督,,識別出誰該上誰該下,。
三要解除“下來”干部的后顧之憂。被調(diào)整下來的干部會擔心組織對他們的冷落,、擔心永無出頭之日,,產(chǎn)生消極情緒,這就需要有相應的制度作保障,,對被調(diào)整的不同性質原因區(qū)別對待,,積極開展對“下來”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輔導,讓他們對自己的未來“心中有數(shù)”,;要解決他們的尊重之憂,,要對被調(diào)整的干部有客觀公正的評價,功過是非要有結論,,不要一“下”了之,,任憑干部群眾隨意議論,令人心寒,;要解決他們的自我實現(xiàn)之憂,,要為調(diào)整下來的干部提供合理平臺,讓“下來”的干部能人盡其用,,不論是降職換崗,,還是臨時性工作,甚至是再就業(yè),,力求做到人崗相適,;要解決他們的物質之憂,要有配套的社會保障措施,,為下來干部的生計問題、家庭困難等提供合情合理的救助,。
領導干部“能上能下”機制的構建不可能一蹴而就,,這需要一個過程,需要在繼承黨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基礎上,,扎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,,凈化黨內(nèi)政治生態(tài),整合黨的法規(guī)制度資源,,探索新時期管黨治黨新規(guī)律,,推動領導干部“能上能下”這種雙向激勵機制的建設。
(作者為中共梅州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主任、高級講師)
【參考文獻】
①吳順賢:《干部能出能下制度的現(xiàn)實困境及原因分析》,,《領導科學》,,2011年第10期。
②鄒慶國,、王戈弋:《破解“難下”困境: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常態(tài)化的關鍵節(jié)點》,,《學習論壇》,2016年第12期,。
責任人編輯:萬鵬,、謝磊
- 標簽:
分享到:
上一篇: 什么樣的制度最有利于維護和平
下一篇: 習近平關于和平發(fā)展的大智慧